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壮阔史诗中,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,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。1941 年秋,马宝玉、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五位八路军战士,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,将日军引上狼牙山棋盘陀峰顶,在弹尽粮绝后毅然跳崖,用生命诠释了 “舍生取义” 的崇高气节,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。
1941 年,是华北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期。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 “大扫荡”,妄图以 “铁壁合围” 的战术摧毁抗日根据地。9 月 25 日,日军调集 3500 余人,在飞机、大炮的掩护下,向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扑来,目标是围歼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主力和当地群众。当时,驻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,肩负着掩护主力部队和附近数万名群众转移的重任。
清晨,日军的炮火开始猛烈轰击狼牙山,山脚下的村庄瞬间被硝烟笼罩。第七连战士们依托地形节节阻击,为群众和主力转移争取时间。当大部队和群众大部分转移到安全地带时,七连决定留下一小部分兵力继续牵制敌人。连长命令六班的五位战士 —— 班长马宝玉,副班长葛振林,战士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担任后卫,负责掩护连队主力和最后的群众撤离。这五位战士平均年龄不到 25 岁,最小的胡德林、胡福才只有 21 岁,他们虽年轻,却早已在战火中淬炼出钢铁般的意志。
五位战士接受任务后,迅速占领了狼牙山山腰的有利地形,开始向日军射击。他们时而隐蔽在岩石后,时而转移到树丛中,用精准的枪法不断袭扰敌人。日军以为遇到了八路军主力,立刻调集兵力向他们扑来。马宝玉看出了敌人的意图,当机立断:“同志们,我们把敌人引上棋盘陀!” 棋盘陀是狼牙山的主峰,地势极为险要,三面都是万丈悬崖,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以通行。把敌人引到这里,既能彻底摆脱他们对主力的威胁,又能利用地形继续牵制敌人。
五位战士边打边退,故意在沿途留下一些枪支和衣物,制造出 “八路军主力正在向山顶撤退” 的假象。日军果然中计,紧追不舍。山路崎岖陡峭,战士们手脚并用向上攀登,日军则在后面疯狂扫射,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。葛振林扔出一颗手榴弹,炸得日军人仰马翻,暂时挡住了他们的进攻。宋学义则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,在必经之路上设置了简易的障碍,为战友们争取了转移时间。
当五位战士退到棋盘陀峰顶时,才发现这里已无退路。三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,唯一的来路也被日军堵住。此时,他们的子弹已经所剩无几,手榴弹也只有最后几颗了。日军嚎叫着向山顶逼近,得意地以为即将活捉这股 “八路军残部”。
马宝玉看了看身边的战友,又望了望远处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,坚定地说:“我们是八路军战士,宁死不当俘虏!” 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纷纷响应:“对,宁死不当俘虏!” 他们砸毁了手中的步枪,把最后几颗手榴弹投向蜂拥而上的日军。随着爆炸声响起,日军暂时被击退,但很快又重新集结,向山顶冲来。
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,五位战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军装,互相看了一眼,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,只有从容和坚定。马宝玉首先迈出脚步,高呼着 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 纵身跳下悬崖。紧接着,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也相继跃入深谷。他们的呐喊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,震撼着日军的心灵,也震撼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。
奇迹发生了,葛振林、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,幸免于难,而马宝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则壮烈牺牲。当当地群众和八路军战友在悬崖下找到三位烈士的遗体时,他们的手指仍深深抠进岩石里,身上的伤口凝结着黑紫色的血痂,仿佛还在诉说着最后的战斗。
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,很快传遍了晋察冀边区,传遍了整个抗日根据地。毛泽东同志得知后,高度评价他们是 “英雄主义的典范”;聂荣臻司令员亲自签署训令,表彰他们 “用英雄主义的行动,显示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贵品质”。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无数抗日军民,在艰苦的斗争中奋勇前行,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。
如今,狼牙山棋盘陀峰顶建起了 “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”,塔身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和事迹,成为传承英雄精神的重要象征。每年都有无数人来到这里,缅怀先烈,感受他们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。五壮士用生命告诉我们,什么是家国情怀,什么是民族气节,什么是担当奉献。在和平年代,我们或许不需要像他们那样直面生死,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动力,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、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
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,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。他们用年轻的生命,在狼牙山的悬崖上刻下了不朽的传奇,让 “舍生取义” 的英雄精神跨越时空,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。
#瞭望中国抗战#
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.配资炒股真专业.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