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您这是干什么?一个榴莲一百多块钱,您这不是败家是什么?"
王老太手里的塑料袋一紧,里面金黄的榴莲肉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。她抬起头看着站在门口的儿子王磊,那张熟悉的脸上写满了不满和指责。
"我就是想尝尝,退休了这么久,难道连个水果都不能吃了?"王老太的声音有些颤抖,她没想到一个榴莲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。
"您不知道现在物价多贵吗?您知道我们每个月的房贷是多少吗?"王磊的声音越来越高,"您这样花钱,让我们怎么办?"
客厅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。王老太看着儿子,又看看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儿媳刘晓,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委屈。
她想起自己每个月按时转给儿子的三千块房贷钱,想起自己为了给他们省钱而舍不得开空调的夏天,想起自己穿了五年都没舍得扔的旧衣服。
"我每个月退休金一万二,买个榴莲就成了败家?"王老太的手在微微发抖。
01
三年前,王老太从区重点中学退休的时候,心情是复杂的。
作为一名教了三十五年书的语文老师,她对那三尺讲台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但更让她期待的,是终于可以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了。
"妈,您退休了就好好休息,家里的事您就别操心了。"王磊当时这样对她说,眼神里满是孝顺和关爱。
王老太当时心里暖洋洋的,觉得儿子长大了,懂事了。
退休金每个月准时到账,一万二千块钱,在这个城市算是不错的收入了。王老太的生活本来可以过得很舒适,但她心里总是放不下儿子。
王磊三年前刚刚贷款买了房,虽然是婚房,但一百二十平米的新房在这个城市的房价并不便宜。每个月八千块的房贷,对于月收入只有七千的王磊来说,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。
"妈,您看我们压力这么大,能不能先帮我们垫付一些房贷?"刘晓第一次开口向王老太借钱时,说得很委婉,"等我们缓过来就立刻还给您。"
王老太没有犹豫就答应了。她想着儿子刚刚成家立业,压力大是正常的,做母亲的帮一把也是应该的。
从那时起,每个月三千块钱准时转到王磊的账户上。王老太从来没有催过,也从来没有问过什么时候还。
她把这当作是母爱的延续,把这当作是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王老太发现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。以前偶尔会和老同事聚餐,现在也很少参加了。以前会买一些好一点的化妆品保养自己,现在也改用便宜的替代品了。
但她心里是满足的,因为每次看到儿子和儿媳的笑脸,她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。
直到今天,为了一个榴莲。
02
王老太的邻居张阿姨是她最好的朋友,两人都是退休教师,经常一起买菜聊天。
"老王,你最近怎么总是买那些打折的菜?"张阿姨有一天忍不住问道,"你退休金不是挺高的吗?"
王老太笑了笑,没有直接回答:"能省就省点呗,现在物价这么贵。"
她没有告诉张阿姨,自己每个月要给儿子三千块钱。这种事情说出来怕别人笑话,也怕给儿子丢面子。
但张阿姨是个细心的人,她发现王老太这两年变化很大。以前的王老太虽然不是大手大脚的人,但也不至于这么抠门。买菜总是挑最便宜的,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不换。
"老王,你是不是有什么难处?"张阿姨有一天直接问道。
王老太沉默了一会儿,最终还是把事情告诉了张阿姨。
"你疯了?"张阿姨听完后瞪大了眼睛,"你儿子和儿媳都有工作,为什么要你一个退休老人帮他们还房贷?"
"他们压力大嘛。"王老太为儿子辩护道,"年轻人不容易,我能帮就帮一点。"
"帮一点可以理解,但你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?"张阿姨有些着急,"你有没有想过,万一你生病了怎么办?你的养老钱在哪里?"
王老太被问得哑口无言。她确实没有想过这些问题,或者说,她不愿意去想这些问题。
"而且,你这样无底线地给,对他们也不好。"张阿姨继续说道,"人都是有依赖性的,你给得越多,他们就越觉得理所当然。"
王老太心里有些动摇,但还是摇了摇头:"算了,都是一家人,计较那么多干什么。"
张阿姨看着王老太,心里既心疼又无奈。她知道,王老太是个善良的人,但有时候善良过了头,就成了软弱。
这天下午,王老太一个人坐在家里,想着张阿姨的话。她拿出手机,翻看着和儿子的聊天记录,大部分都是自己主动发的消息,儿子的回复很少,而且大多是简单的"嗯"、"知道了"、"好"。
她想起上个月自己感冒发烧,在家躺了三天,儿子都没有来看过她一次。当时她给儿子发了消息,儿子只是回了一句"多喝水,注意休息"。
那个时候,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。但她马上就安慰自己,儿子工作忙,没时间来看她是正常的。
现在想起来,她突然觉得有些心酸。
03
转眼又过了半年,王老太发现儿子一家对她的态度越来越不客气了。
以前王磊至少还会和她聊聊天,问问她的身体状况。现在除了每个月按时收她转过去的钱,几乎不怎么和她联系了。
更让王老太难受的是,刘晓开始对她的生活指手画脚。
"妈,您这个月电费怎么这么高?一百八十块钱,您一个人用得着开这么多电器吗?"刘晓拿着电费单质问王老太。
王老太有些委屈:"这个月热,我开了几天空调。"
"您知道现在电费多贵吗?您这样用电,一年下来得多花多少钱?"刘晓皱着眉头说道,"这些钱省下来,我们还房贷不是更轻松一点?"
王老太愣住了。她没想到,自己在自己家里开空调,还要被儿媳指责。
"还有,您上个月买了一件新衣服,四百块钱,您觉得合适吗?"刘晓继续说道,"您一个退休的人,穿那么好的衣服干什么?"
王老太看着那件衣服,那是她退休后买的第一件稍微贵一点的衣服。她当时看中了很久,最后咬咬牙才买下来的。
"我也要生活啊。"王老太小声说道。
"当然要生活,但也要适度啊。"刘晓的语气有些不耐烦,"您想想,我们每个月房贷八千块,压力多大?您省一点,我们就轻松一点。"
王老太不说话了。她想起张阿姨的话,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。
这种感觉在王磊开始限制她的生活开支后,变得更加强烈。
"妈,您这个月怎么花了这么多钱?"王磊看着王老太的账单,语气中带着责备,"买菜花了八百,生活用品花了三百,这些都是必需的吗?"
王老太想解释,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她发现,不管她怎么解释,儿子和儿媳总是能找到理由来指责她。
"您以后买东西之前,最好先和我们商量一下。"王磊最后说道,"我们帮您把把关,免得您乱花钱。"
那一刻,王老太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监管的孩子,而不是一个有独立经济能力的成年人。
她开始明白张阿姨的话是对的。她的善良和无私,换来的不是感激和尊重,而是理所当然的索取和控制。
04
王老太开始反思自己这三年来的生活。
她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,那时候的她意气风发,在讲台上自信地传授知识,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的权威。什么时候开始,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?
是从退休开始的吗?还是从开始给儿子钱开始的?
她翻出了自己以前的照片,那时候的她穿着得体,气质优雅,眼神里有光。再看看镜子里现在的自己,穿着朴素到寒酸,整个人都显得小心翼翼的。
这还是她吗?
那天晚上,王老太失眠了。她想起了很多事情。
想起了自己刚退休时的兴奋和期待,想起了第一次给儿子转钱时的心甘情愿,想起了自己为了省钱而放弃的那些小小的快乐。
她也想起了张阿姨的话:"你有没有想过,万一你生病了怎么办?你的养老钱在哪里?"
是啊,她的养老钱在哪里?这三年来,她几乎把所有的退休金都花在了儿子身上,自己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,反而在减少。
万一她真的生病了,需要大笔医疗费的时候,她该怎么办?指望儿子吗?
想到这里,王老太苦笑了一下。儿子连她买个榴莲都要指责,会为她的医疗费买单吗?
第二天,王老太决定去找张阿姨聊聊。
"老王,你想通了?"张阿姨看到王老太的表情,就知道她心里有了变化。
"我觉得我可能真的做错了。"王老太坐下来,语气有些沉重,"我以为我是在爱他们,但现在看来,我可能是在害他们,也是在害自己。"
张阿姨点点头:"能想通就好。你们家这种情况,说白了就是边界不清。你是他们的母亲,不是他们的提款机。"
"可是,我要是突然不给钱了,他们会怎么想?"王老太有些担心。
"他们怎么想是他们的事,你不能因为害怕他们的反应就一直这样下去。"张阿姨说道,"而且,你觉得现在他们对你的态度好吗?"
王老太沉默了。确实,即使她一直在给钱,儿子和儿媳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差。
"老王,你要明白一个道理。"张阿姨语重心长地说道,"真正的爱,不是无底线的付出,而是要有原则和边界的。你这样无条件地给,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,因为这会让他们失去独立和自强的能力。"
王老太听着,心里渐渐有了决定。
05
回到家后,王老太开始仔细计算自己这三年来的开支。
账目算出来,连她自己都吃了一惊。三年来,她总共给了儿子十万八千块钱,平均每个月三千块,一分不少。
而她自己呢?三年来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,没有去过一次旅游,连和老朋友聚餐都推辞了好几次。她的生活质量,比退休前下降了一大截。
更可怕的是,她的存款不但没有增加,反而在减少。按照这个趋势下去,再过几年,她可能连自己的养老都成问题。
王老太越想越觉得不对。她是儿子的母亲,不是他的债务人。她有义务爱他,但没有义务为他的生活买单。
那天下午,王老太做了一个决定。她要和儿子谈谈,要重新确立他们之间的关系边界。
但就在这时,王磊突然来了。
"妈,我听刘晓说您昨天又买了榴莲?"王磊一进门就开始质问,"我不是说过了吗,您要节约一点,不要乱花钱。"
王老太看着儿子,心里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愤怒。她想起自己这三年来的委屈和忍让,想起自己为了给他们省钱而过的那些苦日子。
"我买个榴莲怎么了?"王老太的声音提高了,"我用我自己的钱买我想吃的东西,这有什么问题?"
"您自己的钱?"王磊冷笑了一下,"您现在花的每一分钱,都应该为我们的未来考虑。您这样大手大脚的,让我们怎么办?"
"我大手大脚?"王老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"我这三年来给了你们十万八千块钱,我自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舍不得买,这叫大手大脚?"
王磊愣了一下,显然没想到母亲会这么激动。
"那不是您自愿给的吗?"王磊有些心虚地说道,"而且,我们也没有强迫您啊。"
王老太看着儿子,心里突然明白了一件事。在儿子眼里,她的付出和牺牲都是理所当然的,而她的任何一点点自我享受,都是不应该的。
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,想起了自己曾经的骄傲和自信。那个时候的她,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这样对待自己。
"王磊,我告诉你一件事。"王老太站起身来,她的脊梁挺直了,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,"从下个月开始,我不会再给你们转钱了。"
"什么?"王磊瞪大了眼睛,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
"你们的房贷,你们自己想办法。"王老太继续说道,"我已经帮了你们三年,现在是时候让你们独立了。"
王磊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他张开嘴想要说什么,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王老太看着儿子震惊的表情,心里既有痛苦,也有一种久违的解脱感。她走到窗前,看着外面的阳光,感觉自己好像重新找回了什么东西。
这时,她的手机响了起来,是银行的短信通知。她看了一眼,然后慢慢地...
06
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她刚刚收到的退休金到账通知:12000元。
王老太慢慢地举起手机,让王磊看到那个数字。
"你看到了吗?一万二千块钱。"王老太的声音很平静,"这是我工作了三十五年应得的退休金,不是你们的生活费。"
王磊看着手机屏幕,脸色更加难看了。他从来没有想过,有一天母亲会对他说出这样的话。
"妈,您不能这样。"王磊的声音有些颤抖,"您知道我们的房贷压力有多大吗?没有您的帮助,我们根本还不起。"
"那是你们的问题,不是我的问题。"王老太收起手机,"你们当初买房的时候,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还款能力?"
王磊被问得哑口无言。确实,当初买房的时候,他们就是因为有母亲的退休金作为保障,才敢贷那么多钱的。
"妈,我们都是一家人,您这样做是不是太绝情了?"王磊试图用亲情来绑架母亲。
"绝情?"王老太冷笑了一声,"我这三年来每个月给你们三千块钱,自己省吃俭用,连个空调都舍不得开,这叫绝情?你们指责我买个榴莲是败家,限制我的生活开支,这就不绝情了?"
王磊被母亲的话说得无言以对。他这才意识到,自己和妻子这三年来对母亲的态度确实过分了。
"妈,我们以前可能态度不太好,但是..."王磊想要解释。
"没有但是。"王老太打断了他,"王磊,你今年已经三十五岁了,是时候承担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了。"
这时,刘晓急匆匆地赶了过来。显然,王磊已经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了她。
"妈,您这是怎么了?"刘晓一进门就开始哭诉,"我们这些年对您不好吗?您怎么能说断就断呢?"
王老太看着儿媳的表演,心里没有丝毫的动摇。她已经看透了这一切。
"你们对我好吗?"王老太反问道,"你们什么时候关心过我的生活?什么时候问过我需要什么?你们只是把我当成了一个提款机而已。"
"我们没有..."刘晓想要辩解。
"没有吗?"王老太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本子,"我把你们这三年来对我说过的话都记下来了。你们想听听吗?"
刘晓和王磊的脸色都变了。他们没想到,王老太竟然把那些话都记录了下来。
王老太翻开本子,开始念:"'您一个退休的人,穿那么好的衣服干什么?''您这个月电费怎么这么高?''您以后买东西之前,最好先和我们商量一下。'"
每念一句,王磊和刘晓的脸色就难看一分。他们这才意识到,自己这些年来对王老太说过多少伤人的话。
07
"妈,我们知道错了。"王磊终于开口承认了错误,"我们以后会改的,您不要生气了。"
"改?"王老太合上本子,"你们会改什么?改掉把我当提款机的习惯吗?改掉对我颐指气使的态度吗?"
刘晓在一旁抹眼泪:"妈,我们真的知道错了。我们以后再也不会那样对您了。"
王老太看着他们,心里有些动摇。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和儿媳,看到他们这样,她心里也不好受。
但她想起了张阿姨的话:"真正的爱,不是无底线的付出,而是要有原则和边界的。"
"我相信你们现在是真心悔改的。"王老太说道,"但是,该断的还是要断。你们已经成年了,应该学会独立生活。"
"可是房贷..."王磊还想争取。
"房贷是你们的选择,你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"王老太态度坚决,"如果实在还不起,可以考虑换个小一点的房子,或者你们两个都努力工作,增加收入。"
这时,门铃响了。是张阿姨来了。
"老王,怎么了?我听到这边有争吵声。"张阿姨关心地问道。
王老太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。张阿姨听完后,坚定地站在了王老太这边。
"小王,小刘,我觉得你们妈妈说得对。"张阿姨语重心长地说道,"你们妈妈已经六十五岁了,她应该享受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为你们的生活买单。"
"可是..."刘晓还想说什么。
"没有可是。"张阿姨打断了她,"你们想想,如果有一天你们老了,你们的孩子也这样对待你们,你们会怎么想?"
这句话让王磊和刘晓都愣住了。他们想象着自己老了以后被孩子控制生活的情景,心里涌起一种恐惧感。
"而且,你们现在还年轻,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改善生活条件。"张阿姨继续说道,"你们妈妈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,她更应该过好自己的生活。"
王老太听着张阿姨的话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有人理解她,支持她,这让她感到很欣慰。
王磊和刘晓面面相觑,他们开始意识到,自己这些年来的做法确实是错误的。
"妈,我们真的错了。"王磊低着头说道,"我们不应该那样对您。"
"知道错了就好。"王老太的语气缓和了一些,"但是,你们要用行动来证明,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。"
"那我们应该怎么做?"刘晓问道。
"首先,尊重我的选择和我的生活方式。"王老太说道,"其次,学会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,不要总是依赖别人。"
王磊和刘晓点了点头,他们知道,这一次是真的要改变了。
08
一个月后,王老太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没有了每个月三千块钱的固定支出,她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。更重要的是,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主动权。
这天,她和张阿姨一起去逛商场。看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,她没有犹豫就买了下来。
"老王,你今天气色真好。"张阿姨笑着说道,"整个人都不一样了。"
王老太照了照镜子,确实,镜子里的自己重新有了光彩。她想起一个月前的那个下午,想起自己当时做出决定时的心情。
那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。
王磊和刘晓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和恐慌之后,开始认真地面对自己的生活。王磊主动找了一份兼职,刘晓也开始做一些副业。虽然很辛苦,但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靠自己努力生活的充实感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对王老太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。
上个星期,王磊特意买了一盒榴莲送给王老太。
"妈,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我们不应该干涉您的生活。"王磊诚恳地说道。
王老太接过榴莲,心里百感交集。这盒榴莲的味道,比她自己买的任何一盒都要甜。
刘晓也经常过来陪王老太聊天,不再是以前那种带着目的的关心,而是真正的关心和陪伴。
"妈,我们以前真的太不懂事了。"刘晓有一天对王老太说道,"我们把您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,把您的爱当成了应该。"
王老太拍了拍儿媳的手:"知道就好,我们都要学会成长。"
是的,成长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老年人也需要成长。王老太在六十五岁的时候,学会了如何爱自己,如何为自己的生活设定边界。
这天晚上,王老太一个人坐在阳台上,看着城市的夜景。她想起了自己这三年来的经历,想起了那个因为一个榴莲而爆发的冲突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个榴莲不仅仅是一个水果,它更象征着她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。
她的手机响了,是王磊发来的消息:"妈,明天是周末,我们一家来陪您吃饭吧。我去买菜,您就负责享受就好。"
王老太笑了。这是她很久以来收到的最温暖的消息。
她回复道:"好的,记得买个榴莲。"
然后,她放下手机,继续看着窗外的夜景。她知道,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精彩等着她去体验。
六十五岁的人生,才刚刚开始。
王老太站起身来,走到镜子前。镜子里的那个女人,眼神坚定,笑容自信,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她想起了张阿姨说过的话:"真正的爱,不是无底线的付出,而是要有原则和边界的。"
现在她明白了,爱自己也是一种能力,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。
而她,终于学会了。
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.配资炒股真专业.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