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海关近期祭出关税重拳,精准斩断美国芯片巨头借道海外代工、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“偷鸡”路径。新规核心在于彻底堵死“美国设计+海外制造+第三国组装=零关税”的传统漏洞——只要晶圆流片环节落地美国,无论后续封装测试辗转至何处,该芯片进入中国即面临125%的惩罚性关税。
新规犹如照妖镜,使德州仪器、英特尔等巨头长期依赖的“组装魔术”瞬间失灵。以德州仪器模拟芯片为例:设计在美国总部完成,流片于台积电或三星亚洲工厂,最后在马来西亚封装并贴上“马来西亚制造”标签进入中国享受零关税。新规实施后,海关要求申报时必须提交流片工厂地址及采购订单(PO)证明,“美国流片”成为无法洗脱的原罪,高额关税将如影随形。
这一刀精准刺向美国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的软肋。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、英特尔俄亥俄州新厂即使获得美国天价补贴,其产出的芯片(如4nm先进制程)若想进入中国,将直接被判定为“美国原产”,成本陡增至少30%。美国重金打造的制造业回流计划,正被中国以规则之力反制于无形。
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,此招堪称“一箭三雕”:
1. 逼出国产替代空间:德州仪器、ADI等长期垄断中国80%以上模拟芯片市场,新关税使其价格飙升,为士兰微、圣邦微电子等本土企业撕开巨大市场缺口。
2. 吸来国际订单: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本土代工厂的成熟制程产线,有望承接更多因规避关税而转移的海外流片订单,进一步壮大国内产业链集群。
3. 夺回谈判筹码:未来中美博弈中,中国可随时亮出“原产地关税”王牌,令美方在挥舞“芯片断供”大棒时投鼠忌器。
美企自然不会坐以待毙。英特尔、美光等正仓促筹划将部分流片产能迁至爱尔兰、以色列等“第三国”。然而现实骨感:这些地区现有产能对中国庞大需求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;产能转移所需天量投资又因美国补贴的“本土化”限制而难以获得足够支持。
更有意思的是,新规意外搅动香港芯片贸易。部分美片企图借香港“零关税”通道转口内地,但海关总署早已张网以待:经港转口芯片必须提交完整流片地证明,否则将追溯补缴最高税率。夹缝中的香港代理商既要承担陡增的合规成本,又面临客户压价,进退维谷之下,不少已开始转向国产芯片分销寻求生路。
这场无硝烟的“芯片规则战”,本质是中美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硬核博弈。中国以原产地规则为盾,既守护国内市场,又为本土技术升级赢得宝贵时间窗;美国意图通过补贴与关税双杠杆重振制造业,却在中国精准狙击中步步受挫。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裂变重组,这场规则较量的结局,势将重塑未来十年科技霸权的版图。
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.配资炒股真专业.股票最新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